认识你自己,这是一切事物的前提。苏格拉底

《从优秀到卓越》 时读到一个古希腊关于狐狸和刺猬的寓言(注:不是伊索寓言中关于狐狸和刺猬的那一则)

狐狸知道很多事情,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,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,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,狐狸从早到晚在刺猬的巢穴四周徘徊,等待最佳袭击的时间,狐狸行动迅速,皮毛光滑,脚步飞快,阴险狡猾,看上去准是赢家,而刺猬则毫不起眼,遗传基因上就像豪猪和犰狳的杂交品种,它走起路来一摇一摆,整天到处走动,寻觅食物和照料它的家。

狐狸在小路的岔口不动声色的等待着,刺猬只想着自己的事情,一不留神瞎转到狐狸所在的小道上,“啊,我抓住你了”狐狸暗自想着,它向前扑去,跳过路面,如闪电般迅速,小刺猬意识到了危险,抬起头,想着“我们真是冤家路窄,又碰上了,它就不能吸取教训吗?”它立刻蜷缩成一个圆球,浑身的尖刺,指向四面八方,狐狸正向它的猎物扑过去,看见了刺猬的防御工事,只好停止了进攻,撤回森林后,狐狸开始策划新一轮的进攻,刺猬和狐狸之间的这种战斗每天都以某种形式发生,但是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,刺猬总是屡战屡胜。

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目标,把世界当做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。伯林认为狐狸的思维是“凌乱或是扩散的,在很多层次上发展”,从来没有使它们的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。而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,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,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。不管世界多么复杂,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为简单的——实际上几乎是过于简单的——刺猬理念。对于刺猬,任何与刺猬理念无关的观点都毫无意义。

讲卓越的企业可以做到把它的文化浓缩成一个核心价值观来坚守,像刺猬一样对世界做简化。

最近小破站很火的法考老师 罗翔 最近接受南方人物周刊 采访:《学法的人不要当刺猬,要做狐狸》时也讲到这则寓言,大概意思是:法律是现实和理想的一个平衡,学法的人不能只待在象牙塔里搞理论,甚至,同样需要对现实做更多的了解。其中很多个关于 的回答非常成熟、谦逊,把自己的缺点放入一个体系中来讨论,并给出自己的历程、针对现状给到其他人建议。另外罗老师对教育的理解、对通识教育必要性的阐述、一些历程的分享都很受用,以下是两段摘选

南方周末 :你最近说,要把 B 站上的视频激励做一个永久性捐赠。是有人提了建议,还是自己想的?
罗翔 :自己想的,也没想太多,就是觉得受之有愧,而且说实话,所得已经很丰富了,所得到的远非自己所配。捐的钱也很少吧,这样做的人也很多,不算什么。
但我说实话,捐钱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,真正难的是走进别人的生活中、生命中,用实际行动来帮助这些人,才是最难的。道德的东西,只能是自律,不能要求别人,否则就是伪善了。

南方周末 :你经常这样反思自己吗?
罗翔 :苏格拉底说,认识你自己,这是一切事物的前提。人确实要意识到你没有想象中那么崇高、那么勇敢,人远比想象中更加虚伪。我本身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,普通人有的毛病我自己都会有。

南方周末 :你视频里说自己小时候又喝酒,又差点跳楼。这是跟大家开玩笑调节气氛还是真的?
罗翔 :是真的,偷偷喝酒、偷东西,我觉得自己小时候是个挺坏的孩子,所以我知道我得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。知道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好孩子,内心有很多幽暗的成分。

南方周末 :有人说,你的网络课程的火爆,也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对通识教育的需求。你怎么看这种说法?
罗翔 :有点过誉了。但是我个人一直以来也是有这种追求,我觉得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,通识教育是必需的。20 世纪以来,专业化的教育其实让人的知识面越来越逼仄,就是很多有知识的人,没有智慧,有智慧的人,没有良知。这就是为什么通识教育是那么的重要,法律其实是人类的社会科学,法律如果不在一个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其实培养的都是技术工人,大家非常熟悉的甘地所说的能毁灭人类的七种东西,其中一种就是没有德行的技术。我也希望我的学生真正能在一种通识教育的背景下,来掌握专业知识,避免专业人士的偏见和傲慢。

南方周末 :是不是就是此前你说的“法律学多了就不把自己当人了”?
罗翔 :对,把自己当成高等人了,傲慢、非常喜欢做技术主义解构。但是我觉得学法的人,要谦卑包容,不要当刺猬,要做狐狸,因为法律永远是一种平衡的艺术,要在诸多对立观点中寻找一种更为不坏的选择,而不是总是咄咄逼人,强调逻辑。比如强调逻辑,我更倾向于强调经验,法律肯定是解决社会生活的嘛,它不是一个逻辑命题,它关系到每个人。其实所有的专业性都有这样一种趋势,所以马克斯•韦伯在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里说“专家没有灵魂”,其实就是在说专业化的教育很容易让人走向技术主义,这是各个专业通常的一个现象。

南方周末 :你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规避这一点?
罗翔 :我自己本身是一个比较喜欢阅读的人,我也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浅薄的人,那如何来告别这种浅薄?一个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,去阅读经典,去拨正自己的偏见。我自己尝到了一些甜头,我当然希望我身边的同学能不断地通过阅读经典,告别这个时代的庸俗和浅薄。

南方周末 :你在学校的讲课内容,与法考培训机构有什么不同?
罗翔 :法考学生的首要目标是通过考试,肯定要化繁为简、点到为止,最大限度帮助他们通过考试。但是本科教育就不一样,它不是一个完全应试导向的,不仅要传授知识,更多的还是要传授法律的理念,更注重对法律精神、情怀的构建。

南方周末 :你怎么看待法学现在成为一个热门学科?
罗翔 :我觉得这是好事,中国要走向复兴,一定要建设法治社会,现在法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还是一种技术主义的教导,因为孩子们都是高中生然后直接来学,其实还是涉世未深,社会阅历比较浅薄的。有的普通法系的国家,法学是没有本科教育的,都是研究生阶段学的。所以,作为我们这个教育体系,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通识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,否则很容易培养出一些技术工人、法律工匠。

南方周末 :你希望你的学生们成为什么样的人?
罗翔 :谈不上希望。努力做到追求光明,追求公平正义,怜悯弱者,但是也不要过得太过于清贫。

罗老师话语中的 刺猬 定义似乎和前面寓言中的刺猬不太一样,更像一只简化做错了的刺猬,在过早阶段固定了自己不成熟的世界观。他提倡的 狐狸 换个表述可能是这样的:在还不了解这个社会运作方式的时候,多去接触,去了解,不要落下 人文社科 这门必修课,结合经典书籍的阅读和对话来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世界观。法律不是只有学术,更需要有生活。

如果我们不看体制内这一点,光谈法律的形成,它本身就是来自生活的一个总结,由大多数人认可才可以成为法律,只不过从国内体制这个大背景来看,这一点已经看不到了,民众已经无法参与法律的制定了(直接或间接),现在更像是既得利益者对定义的操纵。在立法阶段缺少完备、清晰的法律条款定义,甚至由行政机关的暂行条例来替代,给行政、司法打开了制定大门,成了行政、司法二言堂,这种设计一直没有得到很系统的改善,说难也难,但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民间的监督、推动力,便可不用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。民间监督去哪了呢?有意为之。

我开始阅读以来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心态的转变,从以前年少无知时接受学校知识灌输、满足于优越的成绩;渴望跟深度的认同、做各种外表和内心夸张的尝试,渴求肉体和心灵的沟通;毕业后成绩带来的满足逐渐消退、进入迷茫期、被负面情绪填满、用游戏逃避思考;工作后在喜欢的行业迷茫了两三年,自学了很多专业知识,越发感受自己的渺小和无力,受 编程随想 启蒙,开始了解政治形态等社科、历史问题,渺小感和好奇心愈发强烈;读书把我的无力感转化成了对社会、行业的关注,渺小感却丝毫不减,一是经典作品中的伟大思想和浩瀚历史让人惊叹,还有就是书越读越多,对自己的无知也越来越清晰,在这种情况下保留哪怕一点的自我妄想和陶醉都是在骗自己,显得特别可笑。

曾经一度非常懊恼自己虚度光阴,但冷静下来想,正是那段时间的虚度才让自己认识到读书的可贵,反思来的不晚,很庆幸自己在年轻时就开启了认识自己的大门。自己之前写下的一句 motto,在这个奇葩的年代,只愿做一个不奇葩的男人,可不就是这样么。

最近在看 《我的世界观》,爱因斯坦早年提出相对论时期也是一只学术刺猬,中年二战时期他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为犹太人争取更多的权利,呼吁和平,也是认识到了 这点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