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 的逆序 slice 切片2017年12月28日
@[toc]
Python
的切片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,语法是这样的 a[[start]:[end][:[step]]]
,其中索引为 end 的元素不会被包括进来。start
、end
、step
和 step 前面的冒号
都可以省略。这么多可以省略的,那么解释器是怎么设置默认值的呢?很有趣,解释器对正序和逆序切片的默认值设置是不一样的,我们在实战中看结果吧。
全文用到的变量 a
长这样:
1 | a="0123456789" |
正序切片
在正序切片中,默认值的设置为
- start =
0
- end =
-1 后面一位
,即切片会返回包括 str 最后一个元素 - step =
1
其中 end
的默认值为 -1 后面一位
是什么意思呢?这里的 -1
指的是 index
为 -1
的元素,即 str
的最后一个位置,在 a
中指的是 9
这个元素。那它后面一位是无意义的,但解释器执行的时候会切片到该元素的前一位,即 9
。
下面是几种正序切片的常见用例
1 | a[:] |
注意这里切片返回的结果不会包括索引为 -1 的元素
1 | a[:-1] |
1 | a[:8] |
逆序切片 (step 为负数)
逆序切片的默认值就很有意思了,不注意的话非常容易混淆搞错边界索引,它的默认值是
- start =
-1
- end =
0 前面一位
,即切片会返回包括str
第一个元素
这里的逻辑是,从 start
元素开始,在其索引上依次加上 step
,找到下一个索引直到 end
,所以写逆序切片的时候,start
的索引是大于 end
的索引的。
1 | a |
总结
其实不难反推出来,默认的值并不是写死的,而是根据 step
值来从 start
或者 end
二者之一来用加上 step
依次推导,直到队列最前 / 最后一个元素的。如果不熟悉的话,逆序切片很容易在边界上出错,也不直观,不易理解,最好使用其他等效的操作来替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