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读《创业维艰》《谈话的力量》

《创业维艰》是在创业圈很受好评的一本书,从 CEO 第一视角讲如何管理公司,面对危机的处理,如何看待员工和公司的关系等等创业必须面临的问题,深入且独到。作者 本·霍洛维茨 本人就是一个成功的连续创业者。


读到 《创业公司为何要进行人员培训》 一章的时候,感觉被击中了,哦不,我想大多数公司都被击中了:我的上个东家的 CEO 是业务出身,刚进公司的时候有过一次培训,讲公司的宏图愿景讲的很不错,听完士气大振,但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就再没有过。管理层也很少和员工沟通,员工一直做重复劳动,也不知道公司在做什么产品,自己能发挥什么能力,怎么样才算做得好,变得迷茫,士气极为低落,原因很简单:他们不知道做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如何,无法提高自身能力,也同样无法创造价值。技术部门的人员占了公司一大半,成为公司的负担,就在年前砍掉了技术部一半人员,理由已经十分充分了。我从里面 CEO 身上看到的东西,是他做了正确的决策,他不适合做科技企业,而他的失败,是没有给管理层培训如何管理,管理层自身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抓住员工,导致整个公司脱节。

现在再看公司的运作模式的话,我觉得树是很贴切的类比,CEO 是根,定方向和模式,管内也管外。管理是输送能量的脉络,是执行力的保证,能给每株枝叶根须以养分,是自身强健的象征。产品和销售是枝叶,是公司对外的核心,在业界游刃有余是最强竞争力。技术和法务主要做支撑,需要储备和沉淀,需要跟着业务的节奏成长。

在公司的每个关键阶段,CEO 都要做一个全盘分析,从各个末节、外部获取消息做出判断并执行,每个决策都关乎企业的生命力,这就是 CEO 的乐趣所在,同样也是压力所在,每个 CEO 风格各异,他们获取到的资源都很独特,做出的决策也都很值得探讨和玩味,作者给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,但反面教材同样值得关注,像股市一样,你可以走过很多涨停,但你扛不住那几次跌停。


另外一本书 《谈话的力量》 讲的是怎么好好说话,和我订阅奇葩说的节目 《好好说话》 很相似,更生活化一点,比较适合读者的理解。里面给出了非常多适合在谈话中逐渐去使用的技巧,特别是社交场合中。讲了如下几个要点

  1. 如何进行一场谈话
    • 如何开始:挑对方易于回答的,可能感兴趣的,像衣着、天气之类;寻找那些可能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交谈的人
    • 如何更好地提问:开放式问题,不要引导对方
    • 自我透露:信息对等能促使话题的继续
    • 积极地、诚实地称赞:找不在明面上的
    • 认真倾听,信息并不仅限于语言
    • 不明白的话,询问具体内容
    • 让对方感到被重视:给予回馈,哪怕是重复对方的话要求更多解读
    • 让对方有选择:不迫使对方做决定
    • 语速中等:适合沟通的语速,比较中立的语速
  2. 在理解对方意图的前提下(做到第一点),表达自己的意愿
    • 如何表态决定了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
    • 如果同意批评,勇于承担
    • 温柔且坚定地回绝,保持立场,有助于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力
    • 双重视角,真诚、客观地说明一件事,或者自己的感受,而不是胡乱猜测扣帽子
    • 加上匹配的动作有助于他人理解,不匹配的动作会起反作用
    • 诉求要具体:你的什么,改变了我的什么
  3. 减少紧张
    • 检查自己的心理活动,询问原因


补两段《好好说话》

一个是马东老师在 《如何在大家都不想听的时候说话?》 中说的:

  1. 不要装,点破场景(点破尴尬)
  2. 该说的还是要说,这是责任
  3. 看清楚给谁听

以及邱晨在 《如何鼓励不求上进的人》 中说的:

  1. 降低对结果的恐惧:不努力是最后一道防线
  2. 可能性代替目的性:可能性的不确定性
  3. 营造愿景而不要给具体指令:不要看底线,看天际

想起来自己很多年前给自己的评价:观察者,很没有自己的生活,维系不了亲密关系,没有动力主动做一件事,又渴望被注意。重新审视一遍,是幼稚和躲在“被动”后面的懒惰在作怪了。订个小目标:每天都要比昨天多主动做一件事喲!